潍坊寿光高质量发展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
- 时间:
- 浏览:131
- 来源:强行入侵
記者走進稻田鎮崔嶺西村的智能化大棚,棚內裝備瞭智能卷簾機、智能放風機、智能監控、智能霧化、智能植物生長燈、以色列智能水肥一體機“智能六配套”。農戶通過手機亞洲色歐美圖另類綜合APP就能獲取大棚內濕度、溫度、光照等信息,根據信息實現遙控放風、補光、加濕、澆水、施肥,大大地節省瞭勞動力。
今年以來,濰坊市持續推進大棚“兩改”,大幅提升農業生產設施現代化水平,有力促進瞭蔬菜產業轉型升級。更為重要的是,蔬菜產業的發展,造就瞭一批懂技術、愛種地的職業農民,在鄉村形成瞭人才、土地、資金、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。
在標準化方面,濰坊市嚴把土壤改良、投入品監管、綠色防控、檢驗檢測等關鍵環節,持續實施“良田-良品”工程,改良土壤28萬畝。規劃建設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等規模化農業園區18個,全部按照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確定的標準規范管理。
組織化方面,堅持走規模化、集約化道路,大力發展“龍頭企業+基地+農戶”“村‘兩委’+合作社+農戶(社員)”的新型經營模式,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826傢,60多傢農業企業通過新型經營模式,把“田間”與“車間”結合起來,輻射帶動80%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。
品牌化方面,探索實施“定制農業”“基地直供”等特色營銷模式,12傢企業與北京海淀區簽署瞭以“2020年北京冬奧會”為重點的蔬菜直供協議。聘請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就“壽光蔬菜”區域公用品牌進行整體策劃,全市“三品一標”產品達到336個、國傢地理標志產品16個。
智慧化方面,大力實施大棚“兩改”工程,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15.2萬畝。開發蔬菜大數據中心,建設農業智慧監管平臺,實現瞭蔬菜生產“從源頭到餐桌”的全程智能化監管,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被列入全省智慧農業發展重點內容。
融合化方免費國產黃頁不收費面,堅持以蔬菜為載體,不斷放大蔬菜產業題材,加快發展種子研發、種苗繁育、休閑觀光、會展經濟、電子商務等關聯產業,努力推動蔬菜產業發展方式由單純的種菜向種子研發、裝備制造、模式輸出延伸,引導消費方式由單純的買菜消費向賞菜、玩菜、品菜延伸,向蔬菜文化、蔬菜旅遊、蔬菜康養延伸。
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: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鄉村振興尤為需要。下一步,我市將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,力促農業技術由‘普通化’別動我還在你裡面h向‘高精尖’提升,切實保障壽光農業的長遠發展和長期競爭力。”